吳鐵老與抗戰期中的南洋

莊心在[1]

中山吳鐵城先生,時人皆尊之為鐵老,開國元勳,功業彪炳。綜其平生,四項德政,特著輝煌:(一)東北易幟;(二)疎解內部加強團結;(三)折衝樽俎,協和萬邦;(四)領導僑胞促成勝利。凡此均足垂蔭後世,遺愛廣被,令人思念無涯。

可惜鐵老自述回憶錄,甫及開篇,未克終帙,而其他記載,亦復簡佚,因此我們對於這些逈邁羣倫的皇皇偉跡,難以悉明梗概。就祇以領導僑胞促成勝利一項而言,拿星洲南洋商報1951年所出版的「南洋年鑑」來說,蒐羅鉅帙,因主編者觀念左傾,有意將國民黨有關的部份大加刪略,而於鐵老宣慰南洋一段,竟付之闕如。即我中央委員會所編印的中國國民黨在海外上下兩大冊,也止於在第八章十一節內略誌三四行。南洋為我僑胞薈萃之中心,尚且資料難覓,其他各區自更散失,言念及此,能無悵憾。

筆者於鐵老抗戰時期中宣慰南洋,曾參末議,於馬來亞一段,尤身預其事,雖資料搜集不易,尚幸記憶猶新,為敢不惴譾陋,謹就鐵老與抗戰中的南洋一片段,抒述成篇,期為整理此方面史料之嚆矢。尚祈海內外賢哲,多賜補正。

一、壯行前的形勢

鐵老於民國28年12月回渝就任中央海外部長,民國29年8月,七中全會閉幕以後,即以最高統帥軍事委員會 蔣委員長代表的身份,銜命到南洋宣慰僑胞。在此以前有兩件事情,不能不加敘述。

第一,鐵老在就任中央海外部部長以前,原任中國國民黨港澳總支部主任委員,港澳當時的地位,居海外各地與中國沿海各重要港口,對中國內地戰時陪都重慶間的樞紐,非常重要。為適應時勢,港澳總支部不便露面,而另設崇記行於皇后道,頗具規模,內設有海外通訊社(由朱家讓主持),函授學校等以與海外各地聯繫。當時我方在香港的報紙有《國民日報》,由陳訓悆主持,這兩個機構,在抗戰時期海外工作上,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當然,那時候共匪早在積極策動「南進」,所以香港正是各方面明爭暗鬪的要衝,各種機關林立,本文不及詳誌。

另一樁事,是陳嘉庚以南洋華僑籌賑總會主席的身份率團回國勞軍(副團長為印尼忠貞僑領莊西言)。當時南洋各地僑團,為響應支援祖國抗戰,聯合組織了南洋華僑籌賑總會,總會設於新加坡,推陳嘉庚為主席。而共匪在積極策動南進陰謀之下,盡力爭取陳嘉庚,陳是一位個性剛愎執拗,自以為是不容違忤,易為煽惑的人,共匪運用了打進核心四面包圍的手段,使李鐵民成為陳左右的秘書,而且在陳比較接近的同鄉友好大做功夫,用盡了種種煽騙的技倆,陳嘉庚已經有些先入為主地迷惑了。加上他回到故鄉福建,聽了許多同鄉逞私攻訐的閒話,對當時閩省主席陳儀,建設廳長徐學禹所做若干措施大為不滿,因此他到了重慶,言語之間,都已先懷成見。及至到了延安,共匪已有充分的時間,像佈景演劇似地大耍一套,更把這老頭兒捧得迷迷糊糊,搞得渾渾噩噩,一個心眼兒認為「前進」的好,而把國民政府的施政,大加指責。再過仰光又聽了些華僑機工訴說滇緬路運輸機關的毛病,就對記者大放厥詞,逞情抨擊,不知不覺使共匪在一旁拍手大笑。

陳老兒是閩南耆宿,曾創辦集美師範,且興辦厦大,在馬來亞辦樹膠園及橡膠事業有年,門生故舊散佈各方,加以已往持己亦頗廉正樂善,而我僑胞,又多篤於故誼,往往情感重於理智,所以他在南洋,確是有些號召力量。

由於他這一次回國,迷非惑邪,左右前後,皆非薛居州,對南洋華僑團結工作上,就此種下了深遠的影響。

此外,那時的大局形勢,也應略予提及。那時國民參政會第五次大會和本黨七中全會剛才開過,中央政府正向勵行法治加強經濟管制全盤努力,行政三聯制便在那時候創立了基礎。對日抗戰桂南戰役正克服崑崙關、南寧,粵北則克服英德從化,鄂中、襄陽、棗陽迭傳捷訊;美國羅斯福當選三任總統宣佈對日禁運汽油、廢鐵;英國邱吉爾繼張伯倫組閣,滇緬公路,封而又開。日本加入了德義軍事同盟,要進兵海防佔據河內;汪精衛已在南京成立偽組織,日方予以承認,我方明令正式通緝。而共匪却在抗戰大局正趨有利的情勢之下,破壞團結發動叛亂,第十八集團軍猛攻冀察戰區鹿鍾麟、孫良誠、朱懷氷等部,侵及魯豫;江南新四軍在蘇渡江襲擊韓德勤駐區,到處槍口內向,暴露出叛離作亂的陰謀。

二、任重道遠

在這種情況之下,吳鐵老宣慰南洋,可以看出有兩大任務:

積極的方面是:加強華僑必勝必成的信念,暨擁護領袖的忠貞,獎勵己往對祖國抗建大業的貢獻,鼓勵其加強團結奮闘,出錢出力;同時並訪問當地政府的當軸,促進同盟國陣線的緊密聯結,以使我僑胞努力愛國工作的環境更轉有利。

消極的方面是:闢斥共匪散播的謬論,揭發共區破壞團結統一,啟釁作亂的陰謀;勸誡爭取陳嘉庚並疏釋其言論的偏見,使僑胞正視是非,明辨邪正,以免海外抗戰心力的渙散抵銷。

為期達成這項任務,必待先有相當的部署。當時鐵老認為宣傳教育工作最關重要,除了教育方面分派中學教員前往南洋各中學任教以外,並事先就各地選擇若干忠貞報紙,協助其設備,分派總主筆前往主持言論,並賦予海外工作的任務,俾得以當地報社工作人員地位,推展抗戰號召暨各項政策,茲誌名單如次:

地區 地點 報社 總主筆 原任聯務
菲律賓 岷尼拉 新閩日報 童行白 中央海外部主任秘書
馬來亞 檳城 檳城日報、光華日報 莊心在 中央秘書處科長
同上 吉隆坡 新國民日報 周寒梅 中央宣傳部科長
同上 怡保 霹靂日報 梁華炎 留英博士
印尼 吧城 天聲日報 注秀俠 廣州市教育局
緬甸 仰光 仰光日報 廖崇聖

以上人員均先出發,約於鐵老宣慰到埠時分別會合。

鐵老宣慰團隨行人員則為:

章淵若      名教授名學者

馬仲(德人)曾任國父中山先生隨從武官

黃天爵      中央海外部處長

李炳瑞      英文秘書,曾任王寵惠先生秘書,英文著述頗負時譽

電務人員等

另外戴副部長愧生、中央海外部處長李樸生等,也分別奉派赴各地區視察,約期會合。越南則另派孫甄陶駐彼工作。

三、遠逾三寶太監下西洋

這樣一個堂堂陣營,益以今 總統蔣公(當時是蔣委員長)的崇高德威感召,及鐵老歷任上海特別市長、廣東省政府主席的積望,揚國聲、振國譽,此行在南洋華僑的心目中,其隆盛遠逾於明代三寶太監下西洋,不但是空前,抑亦為幾千年史所未有。

鐵老宣慰團由渝經港,第一站是菲律賓的岷尼拉,奎松總統與鐵老為故交,親款於馬拉干鄢官,邦交私誼,融洽無間。全菲各地僑胞歡迎熱誠,直到今日,旅菲僑胞與祖國關係最為密切,還是那時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10月中旬由菲轉印尼孟加錫、泗水以達巴達維亞(即今之雅加達)。當時印尼尚在荷蘭人支配之下,向不歡迎中國政府有關人員,一方面由於鐵老的聲望,以及上海市長任內與荷蘭人士之交誼,剛巧又適值日荷談判破裂,因此得以順利地展開了在印尼的全盤活動,也更激起印尼僑胞的向心崇本意識。

老鐵一行由印尼轉向新加坡,已為29年的12月。那時星、馬還未分家,新加坡為馬來亞首埠,可是我華僑份子,却最為複雜,地域幫派紛歧,黨有幾位老同志如李振墊、鄭古悅等,已都漸歸衰颯,因此黨在當地僑社中,起不了如何領導作用;同德書報社和晚晴園,只成了一塊老招牌。但是吳鐵老到了星洲,駐在地總督盛會款接,以中國銀行為辦公處,各幫派第一流僑領(以經濟實力來衡量)都踴躍參予歡迎,駐當地各國外交使節,紛相款接,竟導致了史乏前例的華僑大團結愛國熱潮,籌賑成績躍達驚人數額,把我駐星洲領事館(總領事為高齡百)的地位,無形中提高了很多。

四、鐵老與陳嘉庚一席談

這裡要特別寫一下鐵老宣慰團在檳榔嶼的一段。

那時陳嘉庚已先鐵老由祖國返抵星馬。鐵老於啟程後電約陳嘉庚在檳城晤談,陳嘉庚那時是南洋華僑籌賑會主席,鐵老宣慰團到星洲,身為南僑籌賑會主席的陳嘉庚不能不率先款接,這在當時陳嘉庚搖擺心理上,不無內窘,因此吳鐵老行旌抵星埠時,陳嘉庚已離星去檳。

當時筆者因為要趕上編印《光華日報》和《檳城新報》的國慶特刊,所以也已抵達檳城,正參予籌備歡迎吳鐵老宣慰團的工作。鐵老抵檳的前一天,陳嘉庚在檳城惠安公會對他的歡迎會中,發表回國勞軍的經過。當時大會主席為劉玉水,原亦為國民黨黨員,但以曾隨陳共事膠園,私誼特厚,陳演說係用閩南語(不會國語),當時對中央政府與中共雖己呈左右袒,但尚不太露骨,惟對施政,尤其是閩省省政,評責甚苛,用「腐化」、「貪污」等字眼,若干語調,顯已經過共匪「洗腦」之毒,筆者當即誌其要點以供研討。

鐵老一行抵達檳城時,北馬一帶僑胞羣集迎迓,檳城自更萬人空巷。下榻於潮橋林連登大廈,筆者迎謁時,陳述陳嘉庚演講內容,及研判檢討,鐵老當即在林寓舉行會報商討。

檳城華僑歡迎吳鐵老宣慰團大會,亦在惠安公會舉行,該處為當地最大的集會所,情況顯較迎陳會為隆盛。大會主席是王景成(檳榔嶼總支部主委及光華日報董事經理,亦為當地男(鍾靈)女(福建)兩中學的董事會主席,我駐星總領事高凌百、駐檳城領事葉德明,均應邀致詞。鐵老宣揚蔣委員長德意,分析抗戰情勢,獎勵僑胞忠愛貢獻,慷慨誠摯,掌聲迭起,引起了僑胞忠愛國族,擁戴領袖的熱誠。

鐵老和陳嘉庚的會談,是在劉玉水家裏舉行,筆者亦曾在場。鐵老大致都是曉以團結抗戰大義,並謂此行將博採僑情反映中央,參酌辦理。言及政治,鐵老指出任何國家,政治每不容易完全做到理想,只求懸著三民主義的正確鵠的,盡力做去,因勉陳嘉庚以國族為重,呼籲僑胞在賢明領袖領導之下共同奮鬪,以共體共諒的精神,促成抗建大業的勝利完成。鐵老與陳嘉庚在國內,早經多次敘晤,那天完全以老友之情,愛國之義,諄諄相告,陳嘉庚也頗為動容,而且提出一些對閩省省政的具體意見,並且涉及人事。鐵老本苦口婆心,寧人息事之懷,也允為照轉中央核辦。懇談約一小時,氣氛雖迭現緊張,但不至於不愉快。算起來,倒是陳嘉庚與黨國要員最後一次正式談敘,後來陳某回到新加坡,等到中央沒有接納他更易閩省人事的要求,再禁不起共匪份子誘惑播弄,到年底惱羞成怒,悍然發表了一篇「除夕感言」,肆意攻訐政府和黨,言行便愈來愈狂謬,中央人員道過星馬,他都不加理睬,變成了「一面倒」。所以這次他與鐵老之間,可算得是很足紀念的一次會談。

吳鐵老完成了北馬宣慰任務,再回新加坡,路局特掛花車兩節,以昭隆重。當地主政者這樣的優禮,也深足以使送行的廣大僑眾為之更感振奮。

鐵老回到星洲,在彼渡過了新年,又匆匆轉赴緬甸仰光,把我中央抗戰的決心,勝利的信念,激奮緬甸僑胞的共鳴共奮。

五、成功著績的因素

吳鐵老馬來亞宣慰之行,不但使黨內同志振奮,加強了各地組織及工作,而且使廣大的僑胞,激起了團結抗戰的熱潮,抵制日貨及籌賑輸捐工作的熱烈展開,遠及於鄉僻,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及領袖玉照,更觸目即是。

不但星馬如此,影響所及,聲華所被,使泰、越、緬、印尼、印度鄰近各地的工作,亦隨以益見奮昂。

吳鐵老此行為什麼能夠如此空前成功?以筆者的觀感,主要的因素在於鐵老待人坦誠真摯,言辭的爽朗明切,莊嚴中時露和藹,豪爽中不忘週至,有器度,有魄力,有擔當。素重鄉誼,難泯幫派觀念的僑胞,幾乎沒有一個人存著鐵老是廣東人之想,而一致視為僑界的長者;尤其是福建籍華僑,可謂絕無一人對鐵老會有「他是廣東人」的感覺,這是難能可貴感人深遠的事。

當然,行前部署的週密,臨事處理之審慎,局勢環境的把握,各方配合的妥善,更使鐵老此行,舉重若輕,馭繁似簡,完成了這回艱鉅的使命。

吳鐵老在星洲渡歲時,一方面將在南洋已有各項部署作一個總檢討,配合人、時、地,以加強聯繫,改進工作;一方面就親歷目擊所得,另行擬訂一個加強南洋工作的新方案,這可以說是一個既大又新且實的計劃,所需經費也很龐大,當交李樸生處長由星趕返陪都,陳請中央核示,約至仰光復命。這項大方案,中央鑑於南洋華僑工作的重要,不計財政艱困,特予核准。可惜鐵老由仰光回到重慶不久,日本先則進佔越南,旋又發動了太平洋事變,逞蠻南進,致使此一完善方案擱置不及實施。如在時機上能有充分的施展,那南洋的內在局情,將會有另外一副面目。現在說來,真是明日黃花了。

六、馬來亞文化戰

共匪的南進陰謀隨著他在國內破壞統一,第十八集團軍與新四軍的相繼襲擊國軍,侵佔地區,相互呼應,而大肆擴張。它以香港為跳板,積極向南洋策進,而把新加坡作為中心,以配合森林礦場的游擊滲透(游擊武力領導是以陳平為首腦);大捧陳嘉庚,口口聲聲「陳主席」,利用陳的關係搶奪《南洋日報》的地盤,於是在馬來亞的報壇,掀起了一場激烈的是非正邪文字戰爭。

馬來亞的報壇,南星(新加坡)北檳(檳榔嶼)是兩大埠,因為檳城的報紙北銷吉達,越海達棉蘭,其影響力僅次於星洲。其它吉隆坡、怡保兩地雖亦在鐵道線上,總難與星檳相競。這是地理上的分佈。

至於人事上的分佈,已往不以政治立場,而僅分幫派關係。在新加坡的《南洋商報》因董事會人多係閩僑,且與陳嘉庚有淵源,故屬陳系;《新國民日報》與國民黨有歷史淵源,但後來因主辦人傅旡悶亦屬陳系,故後來由星遷馬,態度漸漸曖昧,中央原派之總主筆周寒梅,終於被迫脫離,改赴星洲另創《大華報》(週刊)。

另一系稱星系報,則屬胡文虎所辦,在星有《星洲日報》,在檳城有《星檳日報》,均有晚刊。

現在且把這一時期內星馬各報陣營,表列如次:

地點 報名 總主筆 副刊編輯 態度 (附註)
星洲 星洲日報 俞頌華潘公弼 郁達夫 原為俞頌華,態度日見左傾,後經鐵老面洽胡文虎改派潘公弼繼之,言論較正,但全報態度仍矇矓。
同上 總匯報 胡浪漫 中間路線
同上 南洋商報 胡愈之 王任叔
同上 大華報 周寒梅 週刊小型報。
吉隆坡 新國民日報 宋韻錚 含糊 初周寒梅主筆政,嗣被傅旡悶排擠,改為宋韻錚代,態度遽變含糊。
怡保 霹靂日報 梁華炎
檳城 建國日報 李柏文
光華日報 莊心在 溫梓川 晚報為檳城新報,另有聯合星期刊。
星檳日報 黃綠萍 為民主同盟系人物,言論左傾,小型日報。
現代日報 方志壯 方圖

共黨積極南進滲透之下,儘量在《南洋商報》裏面放進人馬,言論也日益左傾,完全和國內的新華匪報及香港的《文滙報》相為呼應,檳城的現代日報則更是日肆胡評謾罵。

這樣,星馬的報紙顯然劃分為兩大壁壘,天天針鋒相對,連所有星馬的讀者也隨而劃分兩大陣營。如果把政治問題放下不談,光是以辦報競爭而言,雙方主要報紙,不但儘力用言論來競取讀者群眾,而且在電訊新聞、編排、副刊、專欄、印刷發行各方面,也悉力改進以期制勝。這段時期倒是形成了馬來亞新聞紙改進過程中的全盛時代。

這種新聞言論戰的狀態,一直發展到兩件大事發生,而達最高峯:

一是筆者在檳城《光華日報》以擒賊擒王的戰略,寫了一篇長文:「陳嘉庚荒謬言行的總檢討」,該文經南洋報紙如吧城《天聲日報》、棉蘭《新中國日報》、怡保《霹靂日報》、《仰光日報》等等,均予轉載,星洲胡文虎系的總滙報,亦予轉載一連三天。該文內容因屬有根有據,切切實實將陳嘉庚一本言行帳,客觀地來一個總清算和總檢討,使陳嘉庚受共匪誘惑毒化之經過,無法遁形,引起了南洋全僑的正視,對他們情感與理智之間,引發了亟切的抉擇,這篇文字在南洋報界,開了兩項史所未有的前例:

一、星洲報紙向來沒有轉載過本國國內及香港以外別埠報紙的言論專稿,尤其是北馬報紙的文字,這是開新紀錄的第一次。

二、陳嘉庚向來不看胡文虎系的報紙,而這次却因聽到很多人向他提起,破例在怡和軒(他的俱樂部)內專叫人去買了一份總滙報來細讀。怡和軒內傳誦一時,認為異數。

隔了幾天,左派報紙除了來一些謾罵之外,並未看到有具體答覆的文字,而陳嘉庚嗣後直到星、馬淪日,不再看到他的任何謬談妄論。

另一件是檳城《現代日報》,天天刊載訂報讀者像片姓名,以示他的報紙「是大眾化的,獲得廣大群眾的支持」。可是《光華日報》卻在其間發現了同一樣的像片,隔了一段時間,以不同的姓名間雜在現代日報上出現,因此寫了一篇短文,予以揭發,由以指責左派宣傳的虛偽欺騙。《現代日報》羞惱無地,聘請了一位在星馬頗負名望,華文名叫「虎眼」(Hagan)的律師,在殖民地法庭,控告《光華日報》的代表人經理和總主筆。心戰文戰擴為法戰,這場官司,在僑界也頗轟動。但一直打到日本軍南進登陸,終成為一場沒有結果的官司。

七、不盡的迴響

鐵老此行,歷時幾達半載,經地七十餘埠,大小城一百五十餘處,演講凡三百次,所獲致的影響,真可以說是「德威深被,四海歸心」。這裏只舉馬來亞一地區為例以概其餘。除了出錢出力,簽字獻金數字的劇增,以及華僑機工青年回國效力就學日眾以外,很多僑領回到了祖國陪都,投資興辦輪胎廠等企業,如何葆仁、王謨仁、王景仁、劉伯群、王振相、李孝式等,於華僑回國投資,作了前驅示範的表率。

馬來亞淪陷期間,很多愛國僑胞,慷慨殉難,更有莊惠泉、林謀盛等組織了義勇特攻隊,二度潛水進入馬來亞發動游擊戰,林氏且以身殉,壯烈可歌可泣的事蹟,長為馬來亞僑胞,留下光榮的偉跡。

及至民國34年日本宣佈投降,全南洋第一面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於8月15日由筆者以中華公報社社長的身份,在檳城麗澤學校前,主持升旗典禮,三年餘南洋地區隱蔽未彰的國旗,重又在南太平洋海岸飄揚招展。嗣後《光華日報》(檳城)、《建國日報》(怡保)、《中國報》(吉隆坡)、《興中日報》(星洲)相繼復刊恢復,並展開「揚大漢之天聲」的工作。

及至民國35年10月間,筆者約同王重吉、蘇承球等幾位僑胞,組團回國,向 蔣主席祝壽致敬,於10月1日在南京晉謁吳秘書長鐵老,重行把晤,相對泫然,幾同隔世。筆者向鐵老陳述:「今天這一個祝壽致敬團,也還是當年鐵老宣慰南洋的迴響。」溯憶當時,徒增神往。

民國57年4月5日寫於臺北

(本文原載於《吳鐵城先生紀念集(二)》,台北市:吳鐵城先生百齡誕辰紀念會,民國76年,頁188-201。)


[1] 本文作者曾任本會理事、副秘書長。

發表留言